李福言:由江苏师大廖序东先生塑像想到的
几天前,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,李申老师,发我一些视频和链接,我看了,知道江苏师大,我的本科学校,在教师节之际,为廖序东先生立了塑像。我看了,有感触。
廖老,是徐师大的创校创院元老之一。我们很景仰。上大学现代汉语课,张成福老师,我的现代汉语老师,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,我们的《现代汉语》教材,就是黄廖本,其中的廖序东,就是咱们师大的。我们便在17号楼生出些自豪。毕竟,当时,徐师大,并不太有名。虽在江苏,有些名气。出了江苏,有些还不知道徐州。2006年的时候,我们举办建校六十周年庆。庆祝大会,请来了廖老。他没有发言,就在台上坐着。校长介绍他的时候,台下响起很长的掌声。不久,他就去世了。
有次去南京,参加中国训诂学会。那次是入会。正好碰到了李申老师。我请他给我写个推荐信。他认出了我,开心地说,“咱哩学生啊”。李申老师,是廖老的女婿。李老师研究近代汉语方言词汇及音韵问题。我本科的时候,写本科毕业论文,题目是《广义训诂的认知理据》。当时对训诂感兴趣,想从心理角度解释词义间的关系,比如反训、声训等问题。现在看,有些扯了。李老师在我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,我一直记得。那时,我在文学院一楼昏暗的走道里碰到他。他说,你要去读研了,我给你写几句。那几句,就有“踏实朴实”。现在,越来越觉得,这四个字,多么重要。我想,李老师的学风,也受到廖老的影响吧。
我在大学的时候,读过廖老的书,比如《楚辞》研究,以及有关廖老的纪念文集,《人淡如菊》。
廖老是汉口人。我本科毕业,去武大读研读博,也去过汉口。廖老回忆自己的出生地,在龙王庙附近。那个地方,我有印象。楚人,多有些狷切。但廖老,很朴实。也许读书变化了气质,也许天性使然。读廖老的文章,总是不急不迫。
廖老对学生很好。我在武大读书时,听于老师说过这样的话:学生选你做导师,不能害了人家。多年后,我也当了所谓导师。因此,对于老师这话,记在心里了。看了廖老学生的回忆,觉得廖老带学生,是很用心的。他为一个生病住院的研究生炖鸡汤,关心学生的小孩的学习。这都是感人的。廖老没架子,涵养如普通人。操心一个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的生活。太上,不知有之。廖老亲和如是。
廖老谦虚。他不喜人家说他是什么家。他似乎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读书人。他对名利,并不看重。觉得受之有愧。也许,他觉得这些东西,总归于虚无。唯有学问、精神,能不朽些,便认得真。恬淡虚无,精神内守,廖老之谓也。
他对学术,就像对待生命。他有远的规划,视野,也开阔。他是汉口人,写了《汉口音系》。后来去苏州,就学苏州话,研究苏州话,也写过苏州方音的书。又到了无锡。最后,到了徐州。当时,徐州条件不好。但他让自己的子女,不要抱怨,要爱徐州。我读廖老写的一篇研究生培养经验谈的文章,很有启发。廖老说,培养研究生,要植根古代,借鉴国外,掌握现代。写论文,题目要小,资料要全,见解要新。文章最后,尤令人动容。他说,“当年的研究生有的已是教授、副教授了,也在培养研究生,不知道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指导老师”。对学生,他是用情的,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情,有义。
廖老没教过我。我读廖老的文章,听廖老的言行,总有感触。感谢师大南京校友会,为廖老捐款塑像。多年前,我也有为廖老立塑像的念头。现在他们做了,我是感佩的。廖老的学问人格,是朴实的,是充实而有光辉的。
几年前,徐师大的几个老师经过南昌,我应邀与他们见面。他们谈到徐师大,说文学院的老师,总有种精神,跟别的不同。我想,这当是徐师的精神。而这精神,当与廖老以及老一辈中文人化育沾溉有关吧。
廖老的塑像立得好。让更多人看到,想到,继承廖老的精神,也是徐师的精神。坚实为学,踏实为人。厚重点,笃实点,让社会更静一点。
作者简介:李福言,我校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,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
下一篇: 唐永辉:相逢是首歌——纪念毕业三十周年组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