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思建:最美浙警
董思建,2010年-2012年就读于我校运动训练专业,现为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一级警长。曾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,获评“最美浙警”、嘉兴市公安局“十佳基层派出所民警”“援疆优秀个人”“三能干部”等荣誉称号。
忠诚奉献,坚守从警初心
大家不知道的是,董思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,走过了很多心酸历程。他既不是警校毕业生,也不是军转干部,在公安业务上先天不足。但他有一颗从小励志做警察的初心,在初心力量的鼓舞下,2012年,他终于梦寐以求地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。刚进入公安队伍的他,对公安业务一无所知,同时因为年龄较大、基础又差,一直落后于同批的新警。董思建没有气馁,而是加倍苦练警务技能,努力提高公安业务水平,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血和为人民服务的执着追求,他始终坚守在公安一线,无论是日常巡逻、接处警,还是处置突发事件,他都冲在最前面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为民初心。“痴迷”于公安事业的董思建,对于家庭,他却觉得万般亏欠。因为工作,董思建与家长常年异地,谈到这时,他苦笑道:“一年365天,与家人相见的日子不超过65天,甚至因为长时间不着家,儿子都认不出自己。”
生死救援,诠释“三能”担当
2019年9月3日晚,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,让董思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。一个紧急的报警电话打破了夜的宁静,群众何某称其丈夫王某要自杀,情况万分危急。接到报警后,董思建迅速行动,与同事们赶往事发地乍浦山湾渔村附近。
当时夜幕深沉,环境极为恶劣,能见度极低,海水即将上涨,滩涂上危机四伏。董思建深知,每一秒的耽搁都可能让王某失去生命。他毫不犹豫地冲向滩涂,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淤泥中艰难前行。同事们在对讲机里焦急地呼喊,劝他撤回,可他却坚定地表示:“再让我向前20米!就20米!”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20米,成为了生命与死神较量的关键。终于,他隐约看见十几米外躺着一个人,一动不动。他立马呼叫其他搜救警力集合,合力把王某抬回了岸边,同时拨打120抢救。直到这时,董思建才发现自己的右脚被划出两道长长的伤口,由于双腿麻木已经感觉不到疼痛,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泥血混杂在一起。在医院处理伤口时,得知王某脱离生命危险后,疲惫不堪的董思建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容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等多家中央媒体纷纷报道,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最美民警”。
有情有义,传递警队温暖
在派出所工作中,他经常深入群众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。他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“老董”。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活动,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;帮助解决邻里纠纷,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;关心关爱困难群众,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帮助。
有一次,一位年近六旬的安徽乞讨老人黄某某迷路走失,流浪多地,被群众发现后送到了派出所。董思建耐心地与老人沟通,了解到老人无儿无女,孤身一人来到嘉兴。看着孤独无助的老人,董思建内心十分不忍。他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,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老人的家人。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找到了老人在老家的亲属,并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了车票,帮助他踏上了回家的列车。老人临行前,紧紧握着董思建的手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,却蕴含着董思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。他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困难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小事中感受到公安民警的关怀和温暖。
下一篇: 叶磊: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