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磊: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
叶磊,2010 年至 2013 年就读于我校人文地理专业,现为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曾获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(团队负责人)、江苏省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、江苏省哲学应用精品工程二等奖、2024 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 TOP1%等荣誉称号。2024 年至2025 年受中组部、团中央博士服务团委派,前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自然资源局挂职党组成员、副局长。
远赴高原,矢志艰苦奋斗
阿里地区平均海拔 4500 米,被称作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“高原上的高原”,高寒缺氧、气候干燥、空气稀薄……初到阿里时,头疼、失眠、鼻腔充血,高原反应成为了叶磊面对的第一个难题。语言不通、交流不畅、文化差异等问题也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。面对这些,叶磊没有向组织诉过苦,更没有想到要放弃,而是秉持“缺氧不缺精神、艰苦不怕吃苦、海拔高境界更高”的信念,全身心投入援藏事业,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。他几乎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,主动学习当地语言文化,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协作,不断调整工作方法,逐渐适应了高原的工作和生活。2025 年,结束援藏工作的叶磊没有一丝犹豫,主动申请“再干一轮”,继续留守援藏岗位 1 年,他说“我想为阿里地区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”
服务地方,实干担当作为
分管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后,叶磊迅速熟悉阿里地区矿产资源底数,深入了解金龙铜矿、拉果错盐湖锂矿等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,明晰资源储量、开发服务管理状况,为精准开发管理奠定基础。他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有序开展,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,加强与企业合作,提高资源转化率。同时,他主持或参与多个优势矿产资源利益共享机制谈判,除捌千错项目外,其余项目已基本完成谈判并进入“探转采”办证阶段,有力推动当地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益共享,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按照阿里地区项目前期工作“百日攻坚”行动要求,叶磊督促开发利用科在 340 个重点项目用地保障、审批服务等方面靠前发力。通过“周调度、月通报、季盘点、年考核”的推进机制,确保地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及时满足,为阿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,展现了自然资源系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担当作为。
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,叶磊发挥专业优势,与局规划科、编制单位逐字逐句完善总体规划内容。针对区厅直部门反馈意见,他带领人员主动登门征求生态环境局、发改委等部门的修改意见,并就意见落实提出建议,推动总体规划顺利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,为阿里地区国土空间科学利用和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对于下辖 7 县 10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,他逐一督导进度,对进度偏慢的村下达督促要求,现场调研检查。在他的推动下,2024年目标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提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批,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引领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阿里地区落地生根。
发挥专长,献智西藏发展
为破解西藏“四区”发展不平衡难题,提升产业合作与经贸互通水平,探索布局“飞地经济”创新举措,他还利用工作间隙,撰写《全力以赴推动“飞地经济”加快发展 激发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澎湃动力》《全力以赴推动“飞地经济”加快发展 探索阿里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》等决策咨询报告并分别提交自治区党委办和阿里地区行署,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决策参考。
在阿期间,叶磊校友利用空余时间持续推进科研工作,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1项、南通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、中共阿里地委党校(地区行政学院)2024 年度校级课题 1项,发表SCI论文2篇。同时,他积极利用自身业务知识服务自治区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,成功入选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规划类和旅游类专家库,并成为阿里地区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评审专家,在自然资源规划、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专业特长,为地方科学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,展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、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。
上一篇: 董思建:最美浙警
下一篇: 唐能:且以青春赴“山海”